通知公告

关于举办第二届青岛大学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的通知

  • 作者:
  • 发布时间:2025-07-14
  • 点击量:

各学院:

为鼓励研究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文化两创意识,提高文化两创实践能力,推动人文学科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校内选拔和前端培育,学校决定举办第二届青岛大学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以下简称“校赛”),具体通知如下:

一、大赛简介

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是系列大赛中首个文科主题的创新实践公益性赛事。大赛秉承“传承、发展、创造、创新”的办赛理念,坚持“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办赛宗旨,鼓励研究生投身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创新实践中,引导广大研究生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激荡起文化“两创”的创新热潮,在守正创新中推出更多赓续文脉、为国弘文的文化“两创”成果。

二、参赛要求

1.青岛大学在读研究生和已获得录取资格的2025级研究生均可参赛。参赛团队成员须是对参赛作品有实质贡献的个体,根据实际贡献大小确定指导教师和队员排序,如发现挂名现象,学校将进行通报,请参赛者相互监督。

2.作品需原创,严禁抄袭,不得一稿多投,不得包含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得包含涉及与性别、宗教相关的任何歧视性内容,不得提交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不良政治引导性作品,不得侵犯他人隐私。由此引起的相关法律后果均由参赛者个人(团队)承担。

3.参赛学生须加入赛事微信群(群名:QDU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以便及时获取赛事资讯、进行参赛咨询。

三、赛题指南

(一)AI赋能文学创作、研究与传播

赛题要求:本赛题鼓励参赛选手和团队利用AI赋能文学创作、研究与传播,通过数字文化、戏剧影视、文学创作三种形式参赛,将文学与科技相结合,开启数字人文的新篇章。

(二)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意蕴与现实意义

赛题要求:本赛题不限作品形式,可围绕“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意蕴与现代意义”,结合“两创”理念,深入研究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及其在当代的活化路径。可聚焦历史文献解读、非遗传承创新、文旅IP开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等方向,通过理论分析、案例研究、创意设计等形式,提出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成果,展现大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三)德与力——中国式英雄再创造

赛题要求:本赛题不限作品形式,鼓励参赛选手和团队选取某一或某些中华传统英雄形象与英雄叙事,使用数字文化、戏剧影视、文学创作、绘画摄影、舞蹈音乐、非遗手造、文旅融合等有感染力的呈现方式,诠释英雄人物谋求力量、涉入困局、争取胜利过程中的“德与力”“义与利”“欲与理”“法与情”“公与私”“爱与恨”等张力,深挖、活化、升华中华传统英雄基因。

(四)舞蹈专项赛题

题目:文脉焕新·创想未来

赛题要求:题目鼓励参赛选手和团队通过舞蹈创作、表演、教学展示等形式参赛,通过舞蹈艺术语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五)开放赛题

凡是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遵循,涉及“文化中国”主题,尤其是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各类文化文艺作品(含戏剧影视、文学创作、数字文化、非遗手造、文旅融合、舞蹈音乐或其他作品)均可报名参赛。

四、参赛规则

(一)赛题1、2、3、5

以参赛队为基本报名单位,每个参赛队由1-5名学生组成,设置队长1名。每个参赛队可选指导教师1-2名。

参赛以作品为单元,同一队伍可同时参与多个赛题,但每个赛题提交作品数不超过2个,同一作品只能参加一个赛题。参赛作品内容应紧扣大赛主题及赛题要求,必须为原创的新作品,不得用已公开发表或在其他赛事获奖的作品参赛。

(二)赛题4(舞蹈专项赛题)

参赛作品编导人数不超过3人,课程展示主讲学生不超过2人,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3人,演员(配合课程展示的学生)人数视作品情况而定。

五、评审标准

(一)1、2、3、5赛题

文化内涵:符合文化“两创”主题,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创造创新:融入时代精神,结合现代元素,以新的观念、手段、技术、表现形式,努力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应用价值: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注重产学研融合,发挥先进文化的传播功能,创造社会效益。

作品形式:作品的完成程度、艺术性、功能性等。

展示效果:提交的材料是否重点突出、逻辑清晰、论述充分。

(二)赛题4(舞蹈专项)

除以上评审条件外,另有评审条件如下:

舞蹈创作:作品的结构具有合理性、完整性、连贯性;作品的形式追求创新与特色;能够将形式与内容相融统一,综合运用动觉、听觉、视觉各要素,较好地把握和体现艺术作品的风格特质。

舞蹈表演:考察作品艺术表现力,包括对作品思想主题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对人物塑造和情感体现的表现能力;对音乐风格和性质的感悟与体现能力;能很好地完成演员的二度创作;在作品的表演中体现出舞者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表演活力。

舞蹈教育:教学设计能很好地完成过程教学展示与结果教学展示;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内容基于各舞种教材,符合《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讲求科学性和探索性;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有效;教学步骤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教学环节设计合理,能运用舞蹈教学理论加以阐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反馈、矫正,使学生对教学目标有较高的达成度。普通话标准,语言规范、流畅、逻辑性强;运用体态语标准、适度;仪态端庄,精神饱满;配合PPT讲解教案。

六、报名及作品提交

报名时间:2025年7月17日——7月25日。

7月26日前各学院将报名表、汇总表统一发送至邮箱qduwhzg2025@126.com

作品提交时间:2025年7月25日——8月10日(根据大赛官网通知及时调整)。

作品提交方式:请各参赛队完成作品并提交所属学院,由各学院进行审核并排序,统一将参赛材料发送至邮箱qduwhzg2025@126.com。命名格式为:学院+赛题(组别)+作品名称。

评审中需要保密的信息不得在作品视频和附件中体现,参赛作品中严禁出现个人信息、指导教师信息、学校信息及其他赛事标识等。

(一)赛题1、2、3、5

1.参赛作品提交形式为带语音讲解的PPT和附件。需将参赛作品(文档、图片、视频、动画、带语音讲解的PPT等)打包提交。

2.PPT是初赛评审的主要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创作背景、设计理念、创新创意、效果演示等内容,PPT必须提前录制语音讲解,并可以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播放时间不超过5分钟。

(二)赛题4(舞蹈专项赛题)

1.专业赛道:参赛作品为舞蹈作品(课程展示)视频和附件,附件包括三张彩色作品剧照、作品简介(不超过100字)。舞蹈专业创作组参赛作品须为2024年11月以后的未公开发表的原创作品。独舞、双人舞、三人舞每个作品时间不超过7分钟,群舞作品时间不超过8分钟,小舞剧时间不超过30分钟,课程展示时间不超过15分钟。

2.非专业赛道:独舞、双人舞、三人舞每个作品时间不超过5分钟,群舞作品时间不超过7分钟。须为未公开发表的首演作品。

七、评审规则与奖项设置

各学院对提交作品进行审查排序,择优推荐参加校赛。学校组织评委依据各赛题和组别的评审标准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并最终确定成绩和等级。

校赛设一、二、三等奖,比例分别为10%、20%、30%,以及优秀奖若干,设立优秀指导教师奖及优秀组织奖,颁发荣誉证书。

八、咨询与投诉

咨询微信群:QDU第二届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

投诉邮箱:qduwhzg2025@126.com

如对参赛作品、参赛选手有异议,请反馈至邮箱,也可到学院、研究生院直接反映问题;如对评审结果有异议,可向学校提交申诉申请,学校进行调查和仲裁,并给出仲裁结果作为最终评审结果。获奖团队确有违纪行为,学校将取消其获奖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


附件1第二届青岛大学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报名表

附件2第二届青岛大学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汇总表

附件3第二届青岛大学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参赛作品数量

                                   

研究生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25年7月10日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邮编:266071
邮箱:yjsy@qdu.edu.cn
  • 公众号
  •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