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考

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关于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

  • 作者:
  • 发布时间:2009-03-01
  • 点击量: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科学技术部以“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科学发展”为主题,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巩固和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在科技工作中更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实践,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行动指南。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推动我国科学发展的紧迫需求,科学技术的地位与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科技实践与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的结合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当前,我国科技发展进入重要跃升期,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实践,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主要突破口,让科学发展的理念在自主创新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和贯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实践,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当前的首要任务,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全面实施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任务。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规划纲要》,把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2.把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促进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当前要充分发挥科技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支撑作用,促进产业振兴,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把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围绕改善民生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强民生科技工作,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4.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坚持统筹兼顾,实现支撑引领发展与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统筹部署,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的统筹协调,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的统筹安排,国内和国际科技资源的统筹利用。

  5.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科技工作的优先位置。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快构建有利于人尽其才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凝聚各方面科技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科技工作万马奔腾的良好局面。

  二、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依靠科技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一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是当前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发挥各方面科技力量的优势,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把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作为主攻方向,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推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选择重大专项中对当前经济发展最具影响、能有效拉动内需,并在近期可以取得突破的任务,加大投入,加快实施,力争快见成效。进一步完善重大专项工作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加速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战略产业。

  2.加快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产品。结合中央扩大内需十条措施的落实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加快推广应用一批既能拉动内需、又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对国家科技计划的部署进行必要的调整,围绕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问题,加大科技攻关力度。

  3.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专业化、网络化科技服务能力。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扶持和壮大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发挥国家高新区作为自主创新高地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加大对高新区科技创业的支持,以创业促就业。

  4.组织广大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针对企业发展的技术和人才需求,组织动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广大科技人员带技术带成果进入企业,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抓紧实施“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行动”,形成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城乡科技统筹,引导科技要素和资源向农村有序流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大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力度,为国家粮食战略工程特别是增产千亿斤粮食战略工程提供支撑。

  2.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实施一批重大农业科技创新创业项目,集成转化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培育一批农村科技型龙头企业。继续推动星火产业带建设,加大对重点涉农产业的支持。充分发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区的作用,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3.实施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加强部门联动,营造政策环境,搭建创业服务平台,组织动员广大科技人员和高校毕业生作为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基层,兴办生产经营实体,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开展创业和服务。通过人才要素带动科技、金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集聚,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和科技带头人的培养,培育一批农业产业链,促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4.建立健全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依托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信息资源的集成共享,推动形成覆盖广大乡村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络。重点发展一批农村科技服务信息平台,加快实现农业全过程信息服务,把农业生产经营、农民生活等信息及时传送到千家万户。

  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促进科技惠民

  让科技进步惠及人民群众,这是我国科技事业的重要使命,也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础工作。要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目标,加强民生科技工作部署,大力实施民生科技工程。

  1.实施全民健康科技行动。加快疾病防治、优生优育、公众卫生、医疗器械国产化、中药现代化等技术研发和应用。重点面向万乡千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机构,推广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医疗仪器、医疗信息化、远程医疗等技术和产品,普及推广健康知识,提高社区、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公众健康素质。

  2.实施改善人居环境科技行动。结合拉动内需的相关民生工程建设,大力推广节能省地宜居型住宅建设、饮用水安全保障、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开展提高大气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的技术与设备的研发与应用,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带动建筑、环保、交通等产业的发展。

  3.实施公共安全科技行动。加快建立食品安全、生产安全、防灾减灾等公共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加强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故、灾害的检测监测,研究开发保障公共安全急需的仪器、设备及装备,建立以先进信息集成和管理技术为支撑的公共安全保障和应急技术平台,提高公共安全技术水平。

  4.实施新农村建设民生行动。加强农村民生科技工作,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培育农村科技型企业,发展农村新兴产业。持续开展科技扶贫,引导更多科技资源向欠发达地区有序流动。加强农村科学技术普及,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创作优秀科普作品,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开展科普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喜闻乐见的科普服务。

  5.实施全民节能减排科技行动。加快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节能减排潜力大、应用面广的关键技术,加快推广应用。加强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全民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和普及,显著提升全社会节能减排意识和科学素质,发动社会公众参与节能减排。制定和发布相关指标,促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五、加强超前部署,提高科技持续发展能力

  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的重大突破,将引发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必须着眼长远,加大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能力建设,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

  1.加强前瞻性和战略性基础研究。在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和重要科学前沿领域进行重点部署,进一步完善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等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项目布局,加大支持力度,取得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成果,引领未来科技经济发展。

  2.加强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技任务,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规划布局,创新组织模式,突出开放共享,建设若干国家实验室和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集聚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

  3.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建设。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和重大科学工程。加强科技基础性工作,建设一批开放共享的高水平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增强我国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

  4.加强创新方法工作。促进各种创新方法的研究和综合,加快推进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强化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开发,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源头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科学发展,人才是关键。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深入贯彻实施《科学技术进步法》,全面落实《规划纲要》配套政策,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法制和政策环境。

  1.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高层次人才队伍为重点,大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科技计划实施中,大胆起用优秀青年人才。以重点创新项目、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高新区为载体,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研诚信,形成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

  2.深入贯彻实施《科学技术进步法》。研究制定《科学技术进步法》的配套规章和具体办法,完善以《科学技术进步法》为基础的科技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科学技术进步法》的宣传和培训。

  3.加强《规划纲要》配套政策的落实。加强协调,重点推进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金融支持、政府采购、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政策的落实。加强政策调研,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的评估检查,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4.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完善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创新科技投入方式,探索后补助、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多种财政支持新机制。完善科研项目立项及预算评审评估制度,形成更加适应科学研究规律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监管,形成规范、有效的监督和服务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建立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积极促进扩大未上市企业股权代办转让系统试点范围;开展科技保险试点工作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的科技支行试点工作;推动技术产权交易和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工作。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工作,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

  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推动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制度保障。要以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以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开放共享和综合集成为重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1.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认真落实《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工作的统筹部署。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协调推进机制,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协调推进、有效互动的良好局面。坚持试点先行,选择不同区域、行业和创新主体开展创新体系建设的试点示范。加强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展情况的评估与评价,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程。

  2.推动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加强部门联合,营造环境、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共同实施技术创新工程。面向重点产业振兴,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打造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支持企业增强研发能力,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优势企业,培育中国创新型企业500强,带动更多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依托转制院所、行业骨干企业和高等院校,加快建设一批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3.推进科研机构的开放和资源共享。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基地建设,鼓励人才有序流动,加强资源的有效集成和开放共享,促进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紧密结合。明确功能定位,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基础性、公益性科研机构的稳定支持,形成一批有效服务于国家目标和公共需求的高水平研发基地。

  4.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区域科技资源集成和技术转移为重点,加快推动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根据科技工作的基础、产业布局和功能区规划,开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试点。深入开展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示范区建设。

  八、扩大对外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全球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各主要国家科技政策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要服务于国家科技工作的大局,服务于外交工作的大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1.拓展和深化国际科技合作。进一步拓展科技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深化合作内容,加强政府间和民间科技合作与交流,提高对外科技合作的层次。支持更多中国科学家走上国际学术舞台,参加国际学术组织,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工程,分享世界先进科技成果。积极参与全球性重大科技问题合作,参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标准的制定。

  2.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推动国际联合研究机构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交易,加快引进关键技术、先进工艺和技术专利。积极引导科技企业“走出去”,开展合作研究或创办海外研发机构。鼓励外资在华研发机构与国内研发机构、大学和企业开展技术合作。

  3.扩大对外科技援助。对发展中国家开展有效的技术援助,拓展对外科技援助的渠道,创新对外援助的方式,帮助受援国提高科技水平,解决粮食生产、医疗卫生和现代通讯等问题。

  九、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

  加强科技工作的统筹协调,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是我国科技发展的迫切要求。要转变科技管理方式,加强统筹协调,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集成,形成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科学发展的合力。

  1.建立科技工作会商机制。建立科技部门间的会商、协调、合作机制,协调推进《规划纲要》的实施,共同研究科技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形成目标统一、分工协作的科技工作新局面。

  2.建立科技工作部门间的沟通合作机制。加强部际合作,加快建立部门间的沟通合作机制,加强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协调,加强科技计划与相关行业计划的衔接。集成资源,加大支持,发挥各自优势,针对行业发展和产业振兴的科技需求,联合组织科技行动。

  3.完善科技工作部省会商机制。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集成国家和地方科技资源,共同推动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总结地方科技工作的典型经验,促进区域间科技交流与合作。

  4.营造全社会参与和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与科协、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的合作,听取和征询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进重大科技活动,共同开展战略研究,努力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

  十、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在人,关键在党的建设。必须着力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大局意识,树立良好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保持清正廉洁。

  1.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学习,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

  2.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坚持和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使发展思路、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坚持实践特色,形成长效机制。

  3.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结合实际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设,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要作清正廉洁的表率。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制,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科技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奋进,为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科学发展做出切实的贡献。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邮编:266071
邮箱:yjsy@qdu.edu.cn
  • 青岛大学研究生教育
  • 青岛大学学科建设